负能空穴的电荷状态如何( 二 )



电子所带电荷的极性是有确定意义的 。

电阻的功率由I×I×R确定 。 即阻值确定的情况下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一定的 。 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会超过电阻的额定功率 , 这时会烧毁电阻 。 电阻烧毁后呈断路状态
空穴带正电还是负电 物理学中讲到: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 就说他带了电 , 或有了电荷 。 这种说法阐明了“电荷”与最初所讲的“电”的关系 , 这里所说的“电”指的是最具普遍意义的电 。 而“电荷”是一种电的量度或者说是一种表现形式 。 人们常说的“电”是一种宏观概念 , “电荷”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微观粒子的负荷 。 平日里所讲的“电”可以指很多 , 比如说电流、电能等等 , 我们通常可以简单的称谓“电” 。 电流就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 电能就是电流对外做功时的能 。 有的时候“电”与“电荷”是可以通用的 , 这要看具体情况 。 总的来说“电”的概念比较广 , 可以指很多 , 而“电荷”重点在“荷”上 , 也就是电的负荷 , 不知这样说你明白了没有 。

关于正负电荷的定义 , 大学物理中也是这样定义的 , 这是一种宏观的解释 , 是一个古老的定义 。 在物理学中还有一个定义:将质子带的电规定为正电荷 , 电子带的电规定为负电荷 。 由于这两种电有着本质的区别 , 要加以区分 , 所以就起了“正”“负”这样的名字 , 与性质无关 , 只是一个名称而已 。 电荷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摩擦起电 2.接触带电 。 3.感应带电 。
摩擦起电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 。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使玻璃棒带正电 , 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使橡胶棒带负电 。 物体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 普通物质两种一样多所以呈电中性 。 而丝绸舒服电子的能力要比玻璃棒束缚电子的能力强 , 所以摩擦后丝绸获得了电子 , 玻璃棒失去了电子 , 所以玻璃棒多出来了正电荷 , 所以带正电 。 同理 , 橡胶棒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毛皮强 , 所以获得电子带负电 。 摩擦起电时 , 某种电荷从一物体转移至另一物体 , 从而使两物体的中和状态都遭到破坏 , 各显电性 。 譬如在负电荷转移的过程中 , 失去它的一方带上正电 , 获得他的一方戴上负电 , 因此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号的电荷
怎样判断带正电还是负电 负电荷向正方向移动 , 不就相当于正电荷向负方向移东吗 , 一般电流都是负电荷移动的 。
电荷如何移动 , 电荷在电场中就可以移动 。
电场力是由正指向负 。
狄拉克方程的空穴理论 其实空穴可以理解为正电子 , 在一稳定的物质中 , 空穴与电子是成对出现的 , 正电子要吸引带负电荷的电子 , 当电子的数量一定时 , 电子从一个地方移动到空穴处中和了 , 但电子又会留下一个新的空穴 , 所以可看成空穴的移动 。 水平有限 , 只能讲这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