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玉竹栽培技术


<embed height="450" pluginspage="http://www.macromedia.com/go/getflashplayer" quality="high" src="http://player.56.com/v_NzQyNTMwNjM.swf"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idth="650"></embed>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根茎横走 , 肉质黄白色 , 密生多数须根 。 叶面绿色 , 下面灰色 。 花腋生 , 通常1~3朵簇生 。 原产我国西南地区 , 但野生分布很广 。 耐寒 , 亦耐阴 , 喜潮湿环境 , 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 。 玉竹的根茎可供药用 , 中药名亦为玉竹 , 秋季采挖 , 洗净 , 晒至柔软后 , 反复揉搓 , 晾晒至无硬心 , 晒干 , 或蒸透后 , 揉至半透明 , 晒干 , 切厚片或段用 。

【栽培】玉竹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生长习性
玉竹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 。 胚后熟期要求25℃左右的温度 , 上胚轴需要低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 。 种子播种后 , 第1个夏季只长根 , 不出苗 , 直至次年4月才长苗 。
玉竹根状茎存活时间为3年或4年 , 超过这个时间则会腐烂 。 秋季栽种的玉竹 , 于次年3月--4月萌芽 , 萌芽后至出苗的这一段时间 , 生长较为缓慢 , 茎秆也较弱 。 5月--6月 , 气温逐渐回升 , 茎叶生长迅速 , 并能现蕾开花 。 7月高温季节 , 地上部分生长减弱 , 而根状茎生长加快 。 种植后的第2年 , 植株长势弱 ,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 经不起高温季节直射阳光的照射 。 第3年 , 植株长高 , 茎秆有所增长 , 根状茎发育较快 , 生长力较强 。 第4年 , 地上茎秆增多 , 生长很快 , 郁闭度增大 , 根状茎在地下纵横交错 。
【栽培】玉竹栽培技术

文章插图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玉竹耐寒 , 耐阴湿 , 忌强光直射与多风 。 喜阴湿、凉爽气候 , 种植地宜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沙质壤土 。 忌在土质黏重、瘠薄、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地段栽培 。 忌连作 , 以防止病虫害发生 。 前茬最好是豆科植物 。 选地后 , 先施入有机肥作基肥 , 每亩用量为2500千克--3000千克 , 均匀地撒在地面上 , 将土深翻30厘米 , 细耙做畦 , 畦宽1.0~1.30米 , 沟宽25~30厘米、深15厘米 。 除净杂草 , 让烈日曝晒 。
2、种植方法
玉竹用种子和根状茎繁殖 , 繁殖速度很快 。 用根状茎繁殖 , 因其遗传性较种子稳定 , 能确保丰产 , 且生长周期短 , 故目前生产上都采用此法 。 在收获时 , 从茎秆粗壮的植株中选取无虫害、无黑斑、无麻点、无损伤、颜色黄白、顶芽饱满、须根多、芽端整齐、略向内凹的肥大根状茎作种用 。 瘦弱细小和芽端尖锐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发芽 , 不宜留种;否则营养不足 , 生活力不强 , 影响后代 , 品质差 , 产量低 。 也不宜用主茎留种;因主茎大而长 , 成本太高 , 同时去掉主茎就会严重影响质量 , 不易销售 。 要随挖、随选、随种 。 遇天气变化不能及时栽种时 , 必须将根芽摊放在室内背风、阴凉处 。 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种茎200~300千克 。 将选好的种茎浸入盛有50%多菌灵500倍液的桶中 , 药液应浸没种茎 , 浸泡30分钟后 , 捞出晾干备用 。 一般于7月--11月进行栽种 。 穴栽或条栽 。 穴栽:畦面栽种3~4行 , 行距30~40厘米、株距30~40厘米、穴深8~10厘米 。 每穴交叉 , 放种栽3~4个 , 芽头向四周交叉 , 不可同一方向 。 条栽:在畦面上按行距15厘米--30厘米开深6厘米--15厘米的沟 。 种植时 , 将玉竹根状茎切成长约3厘米--7厘米的小段 , 在沟底按株距7厘米--17厘米纵向排列 , 芽头朝同一方向放好 , 覆盖猪粪或土杂肥 。 根状茎用量为每亩250千克--300千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