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抗炎药有哪些,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有哪些


非甾体抗炎药有哪些?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NSAIDs)是一类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 , NSAIDs自阿司匹林于1898年首次合成后 , 100多年来已有百余种上千个品牌上市 , 这类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 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 , 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 目前NSAIDs是全球使用最多的药物种类之一 。 全世界大约每天有3000万人在使用 。 随着NSAIDs使用的增多 , 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和政府的关注 。 特别是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最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NSAIDs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 要求这些药品生产厂家在其说明书中提出警示 , 这使NSAIDs的安全用药成为目前全球医药界的热点问题 。 药理作用 NSAIDs化学结构不同 , 但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 发挥其解热、镇痛、消炎作用 。 1. 解热作用 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 。 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 , 体内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 , 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 , 仅高热时使用 。 2. 镇痛作用 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 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 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 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 。 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 , 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 , 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 。 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 对炎性疼痛起放大作用 。 同时PGE1、PGE2和PGF2α是致痛物质 , 引起疼痛 。 NSAIDs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 , 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 , 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 3. 消炎作用 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 。 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 , 抑制白细胞的聚集 , 减少缓激肽的形成 , 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消炎作用 。 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 NSAIDs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 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的生成 , 产生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 。 和其他任何药物一样 , NSAIDs在发挥治疗效果的同时 , 也会产生一些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 即药物不良反应 。 NSAIDs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 (1)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 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 , 大约有10%~25%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 , 其中有小于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孔 。 (2)肝脏不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 , 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化异常 , 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 。 (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感觉异常、麻木等 。 有些症状不常见 , 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 , 发生率一般小于5% 。 (4)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引起尿蛋白、管型 , 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 , 严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 。 在一项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中 , 长期口服NSAIDs的患者肾脏疾病发生的风险率是普通人群的2.1倍 。 (5)血液系统不良反应:部分NSAIDs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凝血障碍等 。 (6)过敏反应:特异体质者可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 。 (7)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 , NSAIDs能明显干扰血压 , 使平均动脉压上升 。 另有报道 , 服用罗非昔布18个月后 , 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性增加了 。 (8)妊娠期的不良反应:NSAIDs被认为是诱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潜在因素;孕妇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产前、产后和分娩时出血;吲哚美辛可能会引起某些胎儿短肢畸形、阴茎发育不全 。 NSAIDs虽然可以引起上述诸多的不良反应 , 但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服用该类药物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较轻微 , 能耐受 , 而且停药后不良反应即可消失 , 不会对该类药物发挥疗效产生影响 。 现在已有许多NSAIDs的品种作为非处方药(OTC)使用 , 患者不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就可以直接在药店里购买到OTC品种 。 因此 , 有必要提醒患者重视NSAIDs的安全使用、了解NSAIDs的安全使用知识 。 用药预防 在实际使用NSAIDs时 ,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防范药物不良反应 。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应用NSAIDs 。 需要长期用药时 , 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 , 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损害 。 在使用OTC品种时 , 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剂量和疗程用药 。 (2)下列情况应禁服或慎服NSAIDs: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和近期胃肠道出血者 , 对阿司匹林或其他NSAIDs过敏者 , 肝功能不全者 , 肾功能不全者 , 严重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 , 血细胞减少者 ,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 (3)用药过程中如出现可疑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 , 咨询医师或药师后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 必要时对不良反应给予合适的处理 。 (4)用药期间不宜饮酒 , 否则会加重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 。 不宜与抗凝药(如华法林)合用 , 因为可能增加出血的危险 。 (5)不宜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NSAIDs , 因为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叠加 。 特别注意一药多名 , 同一种化学成分的药物可能以不同的商品名出现 , 避免重复用药 。 如对乙酰氨基酚又称为扑热息痛 , 商品名有百服宁、泰诺林、必理通等;双氯芬酸又称为双氯灭痛 , 商品名有英太青、扶他林、戴芬、奥贝等 。 (6)不能盲目地认为NSAIDs中新药、进口药、价格高的品种就不存在安全隐患 。 NSAIDs不断有新品种上市 , 新品种往往是进口药 , 而且价格昂贵 , 但同样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 。 默沙东公司于2004年10月宣布主动从全球市场撤回万络(罗非昔布)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 (7)面临NSAIDs的安全用药这一热点问题 , 患者不必过于担心NSAIDs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 我国有关NSAIDs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文献资源中 , 涉及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 , 其中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病例报告所占比例很小 。 因此 , 并不是所有使用过NSAIDs的患者 , 一定会有心血管事件和胃肠道出血的危险 。 总之 , 只有医师、药师、患者和社会共同关注安全用药问题 , 坚持合理用药 , 尽量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 , 才会真正地筑起一道安全用药的屏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