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带划分依据及方法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各地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等 。 根据各地≥10°C积温大小的不同,我国自北而南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以及特殊的青藏高寒区,各地的热量条件差异很大 。

气候带划分依据及方法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

文章插图
其实东部季风区,从北到南可以依次划分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边缘热带、中热带和赤道热带 。
亚热带分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其中北亚热带是远离赤道、最靠近暖温带的地区 。
南亚热带是亚热带下面的一个分区,气候带上位于中亚热带和北热带(边缘热带)之间 。
气候学上的特征是:无霜期300天以上,最冷月均温在10摄氏度以上,10摄氏度以上年积温大于6500,基本没有气候学上的冬天,普遍种植荔枝、龙眼、菠萝、香蕉等中亚热带难于种植之作物 。 在我国华南境内,北线是福州、韶关、柳州、田林,南线是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北部、北部湾沿岸 。 此外,我国存在大面积南亚热带区域的省份还有云南和四川,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雅砻江、元江等河谷地带 。
中亚热带位于我国中部偏南,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云南、广西、广东的北部,向西延伸至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域范围十分广阔,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6.5% 。 本带的北界在西段大致相当于米仓山、大巴山、武当山的南麓,顺鄂西山地的东侧(江汉平原的西缘)转向南,再顺洞庭湖平原的南缘折向东,然后沿长江南岸丘陵盆地的北缘向东北,一直延伸到长江三角洲平原南缘 。 南界自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约2500米为上限,东接云贵高原,大致在北纬24’左右,向东则顺南岭山地南缘和戴云山,直到海滨,实际上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雨林的分界,大致与≥10C积温8000C等值线、1月16C等温线相当 。
【气候带划分依据及方法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北亚热带位于北纬28°~33°,包括汉水流域、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平原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4% 。 此带的北界,即秦岭与淮河一线,大体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相当,是我国自然地理上著名的南北分界线 。 它西起秦岭西端,东延至伏牛山再接淮河主流 。 此带的南界,由西向东大致通过四川盆地北缘再沿大巴山一武当山分水岭,然后转向南包括长沙以北的洞庭湖盆地,再向东北自鄱阳湖以北延至太湖平原南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