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养生食谱

大雪饮食讲究温补
灵芝、北芪健脾益气
饮食调养:可多吃灵芝、北芪、瘦肉、鸡肉、枸杞、益智仁等健脾益气、补肝益肾的食物 。
药膳可选择“灵芝北芪瘦肉汤”:灵芝10克,黄芪15克,瘦猪肉150克,细盐适量 。瘦猪肉切成小块,加水适量,与黄芪、灵芝同煮至猪肉熟烂,细盐调味即可 。有补脾益气,滋补强壮,补益精气,扶正培本等功效 。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是仲冬季节了 。这一季节,天气开始变得更为寒冷 。大风、大雪将会经常出现,气温骤降,感冒、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会比平多好几倍 。所以,我们要多注意,以保护自己的健康 。
1.注意防寒
大雪节气,我们应注意风邪和寒邪的侵入,尤其是头部和脚部 。这是因为,一些疾病的发生,与不注意保暖有很大关系 。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这三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 。
中医理论认为,头是“诸阳之会” 。不戴帽的人,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若气温在4℃,从头部散失总热量占60% 。天气寒冷,会使血管收缩,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 。对于脑血管病人来说,寒冷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 。由此可见,头部保暖非常重要 。
【大雪节气养生食谱】冬天风寒侵人人体,首当其冲的还有**和腹部 。**和腹部受寒之后,易折伤体內阳气,从而引发心脏病的发作 。此外,寒冷还可诱发胃肠病的发生,所以,胸腹部保暖也不容忽视的环节 。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大雪节气要注意足部的保暖 。
寒冷的大雪节气,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减衣服;戴顶帽子、配条围脖、穿双保暖鞋不失为防寒的最佳选择 。其次,患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时要穿一点的外衣 。身体不舒服时,应该主动到医院检查 。
大雪节气后,由于天气变冷有些女性容易感到寒冷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子由于经期孕期和产褥期或患有贫血、胃肠症及久病体虚等,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抗寒力差,故冬季特别怕冷 。另一方面,女性如果营养缺乏,患低血压或甲状腺功减退会,也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循环不良,特别是肢体末梢血管血液循环障碍,会导致手脚冰冷 。
2.注意饮食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 。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
在此节气,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可以进补了 。进补时在饮食上,适当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葱、山药、桂圆、栗子及杏脯等性属温热的食物,以便助于御寒 。不过,由于天气干燥再加上饮食不当,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疮,还要注意控制数量 。同时,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温性水果,宜多喝粥 。
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300毫升) 。
3.注意起居和运动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 。
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 。
4.注意情绪平和
另外,要注意情绪平和,许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 。例如,因为情绪不稳和起居无规律易引发青光眼——一种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发作,其症状有:眼痛、眼胀、视力减退,并伴有头痛、恶心等症状 。故平时一定要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注意起居要有规律,不在黑暗处久留,防止瞳孔扩大引起眼压增高;晴朗的天气下,适度参加户外活动,因为这样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气的供应减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积避免眼压升高;气候寒冷的恶劣天气里,要尽量减少外出以减少对眼部的影响 。
另外,如果雪下得较大,积雪不化,人们大雪中待久了极容易患上“雪盲症”,即“雪光性眼炎” 。该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为,畏光、流泪、异物感、奇痒、刺痛、水肿,因此雪地逗留的时间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游观光应戴上具有防紫外线功的墨镜 。尤其是东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