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奶器真的是产后必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吸奶器成了待产清单中必备的物品,也是很多产后新妈妈的“神器” , 觉得吸出来喂可以看到宝宝的奶量……但你知道使用吸奶器存在的隐患吗?
吸奶器使用不当,乳腺管被牵拉受伤未及时处理,加上频繁持续的使用吸奶器,乳头乳晕一直被刺激 , 局部长期水肿,容易形成小白泡 , 堵塞乳孔 。被堵塞的乳孔对应乳腺管在每次泌乳后,压力持续增大,刺激乳晕周围组织肿胀发炎,无法自愈恢复 。妈妈乳汁产量也因为过度吸奶太过旺盛,频繁涨奶,更容易频繁堵奶 。
保持供需平衡
奶量多的妈妈们比较容易堵奶 , 就是因为过度使用吸奶器,每次宝宝吃奶后觉得乳房没有排空 , 就用吸奶器吸出来 。结果是家里冰箱存满奶水,自己却频繁堵奶 。所以奶量尽量和宝宝保持平衡,当宝宝两边都吃完后,只要乳房不胀了,就不要刻意去再吸出来,所谓的排空这只是一个误区 。

误将吸奶器当“催乳神器”
有些新妈妈开奶困难,迟迟不下奶,乳房胀痛,宝宝吸不到奶哭的哇哇叫,为了成功开奶 , 就让吸奶器变身“开奶神器”;或在刚开始下奶的几天,觉得“奶太少” , 宝宝不够吃,就让吸奶器变身为“催乳神器” 。
虽然吸奶器能刺激乳腺,起到一定的催乳效果,但需在乳管畅通的前提下 。没开奶或刚下奶时,乳管尚不通畅,用吸奶器之后 , 乳房内的奶水增多,“出口”却不通,胀痛感只会越来越重,但此时的胀痛感多因为乳管不通 , 若再次使用吸奶器,只会形成恶性循环 。
再好的吸奶器也不如宝宝直接的吮吸有利于乳腺的疏通,开奶和刚下奶时,尽量少用吸奶器,多让宝宝吮吸 , 以便疏通乳腺管 。

吸奶器真的是产后必备?

文章插图
误将吸奶器当“乳头拯救神器
有些妈妈以为吸奶器是万能的 , 碰到奶水不够、有残奶、乳头痛疼马上就用!的确 , 宝宝吮吸姿势不对容易导致乳头皲裂,但殊不知如果使用不当,吸奶器同样会损伤乳头 , 或挫伤乳房组织,造成乳腺堵塞 。
吸奶器导致乳头受损一般是使用时间过长,电动吸奶器强度太大有关 。另外 , 吸奶器吸奶时会加压在乳房上,时间一长会使局部软组织损伤,进而造成水肿 。如果吸奶器已经造成乳头严重水肿 , 立刻停下来,让乳头充分休息 。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用吸奶器吸奶,时间不要过长 , 一般情况下不要超过半小时 。如乳房不适应减少使用次数和缩短使用时间 。另外需注意 , 除了使用时间不能过久,每次使用完吸奶器拔出时,不能用力过猛,否则可能回奶 。

新妈妈出现以下问题,就是奶水淤积
1 .吸出来的奶量开始下降了
2. 吸奶时间越来越长了
3 . 要加大档位,或者增加力度,才能吸出和之前一样多的奶
4. 吸奶时乳头或乳晕水肿疼痛
5. 吸奶之后,乳房不是均匀柔软,局部摸到大小不等的硬快
平时用吸奶器比较多的妈妈,遇到这些情况就要及时求助母乳指导了!
而不是等到堵奶严重了再求助 。尤其是宝宝吃完奶乳房肿块也没有太大改变的话 。母乳指导可以帮你疏通乳腺管,指导妈妈们正确的哺乳姿势,调整宝宝的有效吸允避免再出现奶水淤积 。
提示:
1、乳头涂抹消炎软膏,羊脂膏,蛋黄油及时修复受伤乳头避免感染,
2、逐步停用吸奶器过度吸奶,尽快恢复亲喂 。当乳房胀奶特别难受时 , 才使用吸奶器吸出部分乳汁,而不是全部吸干净,稍微缓解即可 。尽量用手挤奶来缓解胀奶 。
【吸奶器真的是产后必备?】 3、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吸奶器 , 乳腺组织及乳腺管扩张、奶量过大,奶水容易反复淤积,经过一段时间亲喂,乳房会有一个自我修复的过程,尽量避免频繁按揉 。
因此产后6周内的新妈妈避免使用吸奶器 , 遇到特殊情况(如母婴分离等)需要使用时,请在专业哺乳指导的指导下使用,以降低伤害乳腺组织和乳头乳晕的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