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破壳

作者:黎荔
生命之破壳
一个婴儿啼哭的同时,一只雏鹰拱出了蛋壳 。
我们都是破壳而出的孩子,在打破生命薄壳或厚壳之前,我们都生活在黑暗团中,渴望着有一天,能够尽量舒展身体,看到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
其实我们都是很柔软的动物,活在壳里才有安全感 。 破壳而出之后,一枚细小的卵或软绵绵漂浮时代的原始记忆还在,所以,我们还是要依赖于各种有形无形的壳来生活 。
房子是我们的壳,汽车是我们的壳,婚姻是我们的壳,甚至大学毕业之时,剑尚未佩好,出门已是江湖,我们也是借着一个盾牌莽撞往前冲,这个盾牌就是,一个硬壳毕业证书 。 有了壳,就有了盔甲,来抵抗风霜雨雪,枪林弹雨 。
其实当年破壳而出的我们,还有着壳中之壳 。 我们的皮囊就是我们的壳子,里面装着魂魄 。 思维配躯壳,一生一世,共存共亡 。 再精灵的魂魄也没有选择皮相外壳的权利 。 年轻时,无论出厂设计如何,这个崭新的壳子还是光鲜亮丽的 。 年复一年,背着渐渐用旧的壳子,人与人之间渐渐拉开差距 。 因为,有些人能好好打理旧壳,有精力或有资本,对于这个皮囊,他们精于保养,甚至缝补 。 而另一些人,则风尘满面,磨损过度 。 但总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将躯壳留下,灵魂又一次翱翔远行 。 也许有些躯壳会化为塑像留下,供后人顶礼膜拜 。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打分,被比较,被放进谁谁谁定的各种规则里 。 有时我们是被偏袒的,有时我们是被轻视的,其实那些被随意横挑竖拣的只是我们的外壳 。 直到来到了人生旅途的终点,在那传说里电光火石的一瞬,漫长的一生以高度浓缩的方式铺展在我们的眼前,一分钟就是百年 。 在那样的时刻,我想我们终将明白,蜕去物质的空壳,人所拥有的,唯有灵魂而已 。 这是又一次破壳而出,灵魂终于摇摇摆摆,挣脱这老旧躯壳的束缚,飞向那个我们从未能触摸和感知的世界……
如果把文明理解为生命体的聚合及高阶展现方式,那么,文明也有自身的破壳而出 。 文明的衰败并不意味着文明的消失 。 希腊文明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外壳不再存在了,它的栖居地发生了改变,内涵得到延伸,希腊文明永远活在人类的记忆中 。 罗马引进了希腊文明,并向西欧输出,美国从欧洲文明中获益,以再次传播出去 。 这种能够从旧壳的废墟中穿越并创造性再生,历经考验的文明续存能力,才是真正的永垂不朽 。
―――――――――――――――――――――――――――――――
PS:蝉作为昆虫之一种,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当它从幼虫变成虫时,奇迹般地从原有的身躯中出走,完整地保留下一个躯壳 。 这点类似于照片,我觉得,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唯有那满地狼藉的黑白瓜子壳 。 这是我为蝉壳写过的一首诗:
《空壳》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
寂寞如一间空屋
出奔的主人逐日而去
招摇在何处密林
竞相生长的草木
弄出了无穷的响动
其中最声嘶力歇的
一把声音,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节节高起,越翻越险
千回百折驰骋,在夏日的最高潮
生命曾经浓雾弥漫
白昼不见天日
夜晚充满恐惧
密室中,十七年苦修
吸取潜入大地深处的月光
那些黑夜的幽幽语言
何年何月何日
渡过边界,付出童年和梦想
奔赴创世纪中的第一棵树

推荐阅读